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

賴揆的「準公共化」是為撒錢顧選票?


人民繳稅給政府,政府理應善用民脂民膏,將經費用於有利國家發展的建設。但若只為一己或一黨之私、討好選民,以為政策買票就可買到人心,如育兒津貼、觀光補貼等,這些沒有目的、欠缺規畫的胡亂撒錢,不僅沒有效果,只會陷入「比貪污更可怕」的泥沼!
為提高生育率,行政院上周宣布準公共化托育政策八月上路,遺憾的是,政策一宣布,不僅業者抵制、保母怨言、家長更是霧煞煞,報載至今「合約」內容還未公布,配套不清不楚,家長擔心找不到簽約的保母及托育業者。雖然政府宣布有2個月的緩衝期,但為何不事先做好溝通?為何宣布後再來補破網?可見此一政策亂七八糟、根本打帶跑!
再者,準公共化的經費哪來?今年有24億缺口,國教署並未說明錢從何來,是否挪用教育部經費或由政院動用預備金?而明年新增113.54億,一樣問題錢從哪來?葉俊榮部長說保證「內部會做好財務調節」、「不會影響高教」,但請問教育部要切哪一塊預算大餅去做"準公共化"?猶記,12年國教補助高中和高職學費約100億,立法院曾修法將教育預算增加約100億,而這一次2~5歲幼教需要新增130多億,請問若不從既有的教育預算中挪移,葉部長如何找錢?若從教育部調整是否造成經費上的排擠,是否等於拿教育經費去做福利?
更重要的是,此一政策是否有效且永續?錢砸下去究竟能提高多少生育率?政院有無評估?如果只有補助金錢,卻無法提升照顧的品質,這樣的"準公共化"真能提高生育嗎?如果砸錢就能鼓勵生孩子,為何之前各縣市加碼津貼,但台灣的生育率還是無法拉抬?
如果只會撒錢而無法提升托育的質量,則路人甲也能當部長及院長。台灣公共化托育量不足是事實,至今平價質優的公幼供不應求,中央及地方政府實應將有限資源用於改善並增設良好的托育機構,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長久之計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